女性常常在社会中遭遇不公,即便在作家的圈子里也是如此,最近推特的一个标签“#女性_作者”凸显众多女作家的心声。
其中一位女作家如是说:“我们需要一个能专心致志写作的空间”。
互联网常常充满隐患,因此当女性号召创建一个能维护她们的兴趣与理想的空间时,难免有些激进。推特网上,一个新主题标签“#女性_作者”横空出世,致力于为女作者在互联网上辟出一隅,让她们互相交流并支持她们共同热爱的写作事业。
有人可能会质疑女作家社区的必要性,然而事实上,虽然女性读的小说比男性多得多,但涉及作品出版和媒体报道问题时,女性作家就吃亏了。美国维达统计公司(Vida (US))和澳大利亚斯特拉统计公司(Stella (Australia))给出的年统计数据显示,女性在社会上长期遭受歧视。当然,这种不公平待遇正在逐渐改善中,但是在一些书评人和作家眼中,女性在文坛上仍缺乏代表性。女作家写的书被贬低为小打小闹,而以女性为主题的书则很难获得文学奖项。一位女作家提交作品时用了一个男性的笔名,结果这部作品获得的反响比以往用女性笔名时要好得多。看看这些事实,我们就会知道很大程度上女作家是无保障的。
洛莉·盖里森(Laurie Garrison)是一名学者、作家以及研究员,她是寻找华夏博客(Looking for Xanadu)的负责人,这一博客为女作者提供培训课程。同时她也是“#女性_作者”项目的策划人。针对女性作者的现状,她这样说道:“现在有大量的女性参加文学写作培训、作家小组和文学节,然而在女作者所做的努力和她们应得的待遇之间似乎有着一个深沟。”通过让那些未被赏识的女作家在线聊天,该项目迅速发展起来,并升级为推特网上的大型聊天群,女作者们在这里畅意谈论各自的作品。后来用到“#女性_作者”标签的聊天群将主题定为“谈论女性自出版以及女译者的相关问题”。该项目下一步目标将针对独立在线营销。
盖里森称,女作者出书比男作者少并不总是出版商的错。盖里森对业内一传闻早有耳闻,那就是,少有女作者会将递交稿件给出版商视为头等大事。她说:“我听过许多传言,据说出版商从作家经纪人那里收到的男作者的稿件比女作者的要多上许多。而当第一版稿件被拒后,即使被鼓励去递交第二版,女作者也很少会这样做。更奇怪的是,有时候第一版稿件通过了,一些女作者也不愿递交第二版稿件。”
“信心差距”和“冒充者综合症”能解释这个现象吗?信心差距指的是,如今,男女之间自信心的差距正在破坏创意产业,从事创意工作的人往往需要能力与自信并重。但是盖里森并不想用这两个术语来定义当下的问题。她说:“我认为对于为何女性在诸多方面都不及男性的解释是比较众所周知的。如果我们女性都如男性那样自信的话,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换句话说,正是女性本身需要改变其行为方式,而不是从外界入手改变出版业、教育方式和工作环境。”
盖里森为“#女性_作者”发布了一则新公告,细数为女作者建立网上社区的必要性。在她的想法中,这一社区会致力于舍弃传统出版模式,为稿件被拒的女作家培养自信。除了实实在在的为准女作家提供福利,这一公告还解释道,在职场中,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不得不追求男子气概的作风,而在写作方面,这是没必要的。
大约20年前,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将女作者的作品贬低为“古怪而陈腐、格局小而神神叨叨、蹩脚而毛骨悚然、一味顺应潮流而又寡然无味、非巴洛克式、绣花枕头的怪念头,要不然就是投机取巧而失败的。”而五年前,奈保尔(VS Naipaul)号称当世女作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就在今年,盖伊·塔里斯(Gay Talese )表示没有任何女作家值得他欣赏。在盖里森眼中,这些性别歧视的存在更是提醒我们,必须为女作家创造一个可以恣意创作的空间。即使“#女性_作者”这一标签里潜伏着许多反对者,通过在线聊天群以及一些创新方式交流写作仍是最理想方式。
“我们需要为女性作家创造一个专心致志而无竞争压力的环境,让她们在其中提高写作技能、学习如何灵活应对职业写作生涯中会遭遇的拒绝与批评,并无所顾忌地展示自己的弱点。即使这一想法实现了,我想,我们的项目要想帮助女作者在文坛争得一席地位,还是有很远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