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推特(Twitter)对于用户来说,比较直观的改变就是换用新符号:心形!中世纪的作家们如果知道Twitter改用心形图标,可能会说:哎哟,不错哟!
推特在其官方博客上说:“我们希望让Twitter变得更容易、更值得使用。我们知道五角星符号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困惑,特别是那些新用户。你可能会喜欢很多东西,但并不是每一件你都想‘收藏’。但爱心图案则刚好相反,它是一个能在不同语言、不用文化、不同地域中产生共鸣的通用符号。它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可以让你通过情感的表达很容易地与其他人相连通。”
然而,很多推特用户对这一改变表示不满,要求恢复原来的星标图案,只是推特公司目前并没有要收回决定的意思。惊恐不适是用户对社交媒体变动的正常反应(当年脸谱Facebook启用“时间线”时也是这样的),但用户对于使用爱心符号实现快捷社交互动的一些吐槽听起来其实挺合情合理的。
首先,公开表示你“喜爱”某样事物比单纯表达认同所流露的情感强烈得多。一名叫做Mario Aguilar的用户就在网上发文说:“点击这个爱心图标让我觉得恶心,它甚至不能表达我们使用‘收藏’图标时的意图。除了表示‘喜欢’的概念,‘收藏’图标还可以表示‘确认、认可’,也可以表示收藏某条推文方便以后再看。这些和‘喜欢’是很不相同的。”
其次,使用爱心符号进行社交互动使得参与的积极性成为了一种附带价值的通货。比如很少有用户会去“赞”一条评论惨剧的推文,但如果他们想表达同情、支持,除了点“赞”还有什么别的功能可选择呢?
由于爱心符号已经被赋予了代表某种特定感觉的功能,Twitter在图标上的这一变动要么会减少用户在Twitter上的参与度,要么会弱化爱心符号的象征意义。11月3日当天,Twitter在其官方账号上推送了一组动画图片,上面写着“♥=对! ♥=祝贺! ♥=LOL ♥=喜爱 ♥=坚强 ♥=哇哦 ♥=抱抱 ♥=哇 ♥=击掌”。爱心符号♥同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看来是时候去回顾一下心形符号象征爱意的历史,然后再来考虑这个符号是否值得保留。
尽管爱心符号象征浪漫情感的意义在今天已经众所周知(至少在各种表情包里是这样的),但它并非生来如此。在维基百科上快速搜索一下就可以确定心形图案的使用是从16世纪才开始流行的,但没有人知道确定的原因。Slate网站在2007年一篇探索心形图案起源的文中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理论:一是说心形图案是公元前7世纪北非一种避孕植物的树叶形状,因为这种植物在北非城邦古利奈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心形树叶的图案被印在了当地的货币上;还有一说是包括亚里士多德在内的古代哲人认为心脏是人类一切情感的源头,他们想让画师描摹出真实心脏的形状。哲学家们所描述的心脏形状是“上圆下尖”,画师们便根据这并不准确的表述画出了流传至今的心形图案。
美国的女性主义活动家葛罗莉亚·斯坦能(Gloria Steinem)则在介绍剧本《阴道的独白》(The Vagina Monologues)时写下了自己对爱心符号的解读:心形图案其实是女性臀部背面的线条,象征着情欲之爱。
无论爱心符号兴起使用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心形图案有据可查的存在(至少是作为爱情象征的存在)是到13世纪中期才出现的。在中世纪法国爱情故事《梨之爱》(Roman de la poire)的文本序幕中,有一幅小小的装饰画。画面中求爱者跪在带着王冠的爱人面前,双手奉上一个心形图案的贡品。根据故事的内容,那个在绘画形状上类似今天的爱心符号的梨子,就是浪漫爱情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