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特网讯:最近,全国有两个群体比较紧张:一个是准备开学的同学们,加班加点赶作业。据说有些同学的作业被狗吃了、被猫咬了。不知什么时候,猫猫狗狗都这么爱学习了,这种猫狗不知道要判几年。
另外一个群体就是老师们,马上就要迎来紧张和忙碌的工作了。
这段时间,很多同事都在向我抱怨职业带来的焦虑。有一个朋友说,感觉自己每天都只是戴着面具,在学生面前假装自己是一个老师。
这是一个很冷的笑话,以至于大家都发冷,而不是发笑。
因为这击中了我们的内心。我时常有这种感觉,我是在做老师,还是假装做老师。前者太难,后者虽然也不容易,但还是能装。毕竟我从小就以演技著称,善于在长辈和老师面前假装是好孩子。现在偶然成为公众人物,更是要戴上各种面具,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操练不同的演技。
这始终是教师职业生涯的一个根本问题。
很多人开始还是想做一个真正的老师,但后来却慢慢犬儒,假装自己在做老师。
哲学上有“本质先于存在,还有存在先于本质”的争论。什么是老师?不同的哲学立场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如果“本质先于存在”,那么还是有一个理想的老师模板,不断地去学习、去追逐这样一个模板,就是成为好老师的过程。
但是如果“存在先于本质”,那么也就无所谓理想化的老师榜样,自由的人可以自由地突破一切既定刻板的老师模板。万世师表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它只是虚伪的自我安慰。
老师没有定义,无论如何做老师都是只是个体的自我选择,无所谓对,也无所谓错,当然你也要勇敢地承担责任。
我有限的脑容量无法思考如此复杂的哲学问题,我只能搁置争议,认为两者都有道理。一方面,直觉告诉我还是有理想的老师模型。学为人师,垂范百世是值得景仰的。如果失去了奔跑的目标,这比西西弗斯都可悲。西西弗斯至少还是想往山上推动巨石,而不是没有方向目标的一顿乱推,或者干脆往下山乱扔石头。另一方面,对于老师的刻板印象也是可以突破的,穿着睡衣去上课的老师也可能是爱因斯坦,教学生使用人工智能去写文章的老师未必就没有师德。
刘慈欣写过一部短篇小说《乡村教师》。这部短篇让我重新思考教师这个职业的意义。意义是看不见的,但是不代表它不存在。
西北地区一位贫困的乡村教师,罹患绝症。在临终之际仍然在课堂上讲授最后一课,要求孩子们记下他们很难理解的牛顿力学三定律。在人类无法看到的世界,星际战争正在发生。
碳基文明与硅基文明的星际战争接近尾声,碳基文明取得了胜利,计划在银河系第一旋臂建立一条隔离带,摧毁隔离带中的大部分恒星,以阻止硅基文明进入银河系中心区域。太阳系正处在无比荒凉的银河系第一旋臂地区。碳基文明舰队认为在这一地区不太可能存在高级文明。但为了慎重起见,他们还是决定进行甄别,避免摧毁具有高级文明的碳基生命。舰队来到了地球,随机选择了一群孩子进行测试,测试失败了,太阳系即将被摧毁。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舰队给予了孩子们第二次测试机会。在整个宇宙中,物理学公式是相通的,如果能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公式,那么就证明这里的生命可能创造出高级文明。
第二次测试随机抽中的题目正好是牛顿力学三定律,一个乡村教师临死前教授的最后一课挽救了人类文明。碳基文明舰队对此非常好奇,因为人类没有记忆遗传功能,传递知识的速度只有10b/s。与此相比,碳基文明舰队所见过的知识传输都类似于网络传输,大于10Mb/s。碳基文明舰队惊讶于人类如此低效的知识传递方式居然能够创造伟大的文明。最后他们发现,人类知识传输的主要媒介就是教师。
这部短篇半个小时就可以读完,但是它重新点燃了我职业的热情,让我知道老师这个职业是有意义的。
这几天很多朋友都在聊ChatGPT,有人担心它会取代老师这个职业。我觉得这有点杞人忧天,人工智能无法进行价值判断,它无法回答电车难题,也无法告诉你前女友和现女友一起掉到河里该救谁。它更无法让你摆脱孤独,你越沉溺于与人工智能的交流,你也就越失去真实的交流能力,变得越来越社恐与孤独。信息与知识优势并不一定会让人成为一个智慧的人。很多时候,人们占有的信息越多,越不会进行选择。甚至一旦选择,往往做出的都是最坏的选择。对十个结婚候选人进行了详细的背景调查,就一定能选出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吗?不一定。
作为老师,也许最重要的不仅仅是知识传输,而是在陪伴中进行价值、意义和智慧的传递,以微小的力量延续人类的文明。
人生的意义只在人生之外,祝同学们和老师们开学快乐。